大離職潮後緊接著安靜辭職,企業能如何應對?
八九年級生流動率高?可能是你用錯方法
2021年,在一波波疫情爆發中,在家工作成為多數人日常,不同以往的工作模式也間接導致大離職潮的興起。而一年過去,除了大離職潮外,現在恐怕又有另一個讓企業感到困擾的問題──安靜辭職。
▶ 目錄
一、什麼是安靜辭職?
二、台灣企業面臨的困境?
三、是哪裡出了問題?
四、年長世代 VS. 年輕世代對於工作的看法
五、身為企業主,可以如何因應 ?
六、結語
安靜辭職指的不是真的辭職,而是一種工作態度,概念是「對於工作不再追求做到超出期待,而是完成基本要求就好。」這個議題從抖音平台開始竄紅,多數網友發影片支持此概念,也有人認為工作本該如此。
對於此議題的看法正反兩極,支持者認為,工作不等於生活,設下界線才能有更多喘息空間;反對者則表示,這種態度是消極的,將有損職場生產力。無論正反意見,從大離職潮到安靜辭職,已暗示著勞資雙方的裂痕開始擴大。
然而安靜辭職並非只是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問題,在台灣,勞方們或許也正採取相同心態。批踢踢與Dcard等熱門論壇上亦有許多相關討論,留言像是「安靜辭職就是人生目標」、「多做老闆也不會多給,不如這樣就好」等不在少數。
除了安靜辭職外,台灣企業目前還有另一個問題──根據主計總處調查,台灣職缺在2021年來到高峰。這兩個現象暗示著,企業的人才需求尚未被滿足,但同時卻面臨即使有人才,他們並不願多做投入的狀況。
要解決問題,或許要從根本看起。什麼原因導致安靜辭職的現象?顯而易見地,疫情的發生是其中之一,人們體驗到在家工作的自由,希望取回更多自己的時間;另外一個原因則與世代更迭有關──Z世代與千禧世代(198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)對於工作的看法,與位居社會中堅的嬰兒潮與及X世代(1946~1980年代出生的人)不同。
▶ 年長世代的看法:
作為目前社會中堅的嬰兒潮與X世代,經歷過台灣經濟奇蹟──工作機會增加、薪資上漲等光景,加上物價與房價在合理之內,作為上班族也很有機會買車買房,因此他們對工作的看法偏向「奮鬥文化」──投入大部分時間於工作,以獲得更多報酬或社會地位。
加班、工作狂=成功要素,這樣的觀點與年輕世代有相當大的差異。
▶ 年輕世代的看法:
對於年輕人而言,「工作生活平衡」是選擇公司的首要因素──《2022全球Z世代與千禧世代調查》。主要原因為數位工具興起,導致生活工作界線模糊,出現如:下班後仍回覆客戶訊息、休假時打開電腦加班等現象,久而久之則導致身心燃燒殆盡;根據上述調查,將近一半的八九年級生在工作上感到過勞,也因此開始追求工作生活平衡的職場期待。
兩大世代對於工作看法的不同,也暗示著資方與勞方的需求差異,進而造成大離職潮、安靜辭職以及缺工等狀況。
作為企業主,可以參考上述針對Z世代及千禧世代所做的調查;除了工作生活平衡外,吸引年輕人效力的前三大因素還包含──「學習發展機會」與「薪資福利」,如何針對這三點做改善?以下我們將逐點討論。
▶ 工作生活平衡
員工們希望工時能有所界線,以對生活掌握度更高,而合理工時,亦能讓員工維持身心健康,替公司帶來正能量。
基礎如加班制度的建立、定期面談加班情況,並讓員工可以安心申請加班而不感到罪惡,都能協助建立工時界線。更進階者,根據調查建議,可嘗試混合型辦公,讓員工有選擇在哪工作的機會,使其感受到信任與自由,更願意留下,同時也能減少辦公室的間接成本。(LinkedIn全球人才趨勢研究指出,能自由選擇工作地點與時間的員工,比一般員工快樂2.6倍,也更願意向其他人才推薦自己的公司)
▶ 學習發展機會
讓員工對於發展機會有所期望,最明顯的不外乎是升遷制度的建立,另外也可將專案以難度劃分等級,讓員工能漸進式挑戰,經過難度較低的專案後才可進階參與更難的案子。
其他則像「逆向導師計畫」,讓年輕員工作為資深員工的導師,指導數位工具應用及科技知識等項目;也可以建立多元意見執行計畫,鼓勵員工提出建議,並挑選可行者落地執行。
這些作法都能使員工對於成長空間有更多想像,並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。
▶ 薪資福利
網路普及使各行業薪資透明化,企業間大多都維持相近水平,因此福利就成為各公司徵才的關鍵。福利並非只是公司的成本付出,長遠來看也能是獲利的投資,例如獎學金計畫,獎勵員工進行相關領域進修,並把所學再投入公司,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。其他福利如健康檢查、心理諮商補助等,不只讓員工能感受到公司對他們的在意,對企業而言亦能創造健康、持續進步的職場環境。
人們對於工作的訴求有所改變,屬於現在進行式;為因應趨勢,西方國家的管理層已著手規劃對策,根據LinkedIn調查,在美英500位高管中,81%正在修改公司法規,以提供更高的工作彈性,而在台灣,相同的趨勢也漸漸席捲而來。
如何從安靜辭職與缺工的危機中脫險,考驗著企業;但危機也是轉機,針對趨勢及早反應,就能搶先找到優秀人才。而從何開始進行,求才令建議參考「2022全球Z世代與千禧世代調查」,注意三大面向──工作生活平衡、學習發展機會與薪資福利,針對員工所求進行工作環境改善,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,讓員工感受到關心,進而願意投入工作;由企業釋出善意開始,創造職場正向循環。